申请VIP会员
加入收藏
首    页 | 象棋博客 | 象棋谱库 | 象棋视频 | 在线直播 | 网络赛场 | 象棋规则 | 象棋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密码     找回密码
  
公告: 12月6至8日,弈策略象棋赛,欢迎到网络赛场栏目报名参赛。
  • 棋坛快讯
  • 棋界动态
  • 赛制棋规
  • 棋人棋事
  • 棋诗棋文
  • 象棋史话
  • 象棋资料
  • 大师档案
  • 最新棋谱
  • 对局评注
  • 象棋讲座
  • 开局战略
  • 中局攻防
  • 残局决战
  • 排局欣赏
  • 百家争鸣
  • 网友评论
  • 论坛新贴
  站内搜索:  什么是站内搜索? 我要投稿
 网络对弈
 在线对弈客户端安装程序
在线对弈 v3.5版
8.24M  
安装帮助 手机测试版
当前位置>>棋界动态
象棋在世界的发展 必须用标志图形棋子
发布时间:2016-5-28 20:05:00
我要评论 我要投稿
视频分类:象棋入门  主讲人:  上传人:mikeaussie7

象棋在世界的发展  必须用标志图形棋子

(钟思扬 Michael Chung写于2016年5月28日, 世界象棋网 www.worldxiangqi.org

据《玄怪录》等记载,古代,中国象棋的棋子是立体象形的,但后来,图枰的棋子逐步为字形棋子代替。现在,中国象棋由汉字构成,对西方来说过于艰难,西方人难明白象棋的着法和理解含义,也难融入深层次的思维领域。围棋棋圣聂卫平于2008年8月22日在人民网做客强坛谈奥运时表示中国象棋走向世界的一个关键难点就是象棋不像国际象棋有标志图形棋子,如果外国人不懂中国字,没法下。可见,象棋在世界的发展,想成功推广象棋到世界各地其他族群,  必须用标志图形棋子。


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于2013年10月22日最后更新的文章《中国象棋》记载了图枰的棋子逐步为字形棋子代替的变化:“象棋子现在是平面字形的,但早先曾是立体象形的。《玄怪录》中所述的出土古墓,前有金床戏局,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说明唐朝"宝应象棋"的棋子是铜质象形立体子。后来,北宋古墓出土的象棋文物中,见有圆形铜质的平面棋子,直径大小不等。正面有车、马、砲、将、士、象、卒字样;反面则是各种不同形状的图 文。将是坐着的将军,腰悬长剑;士是女将,上着戎装,下穿裙子;象是一只大象;车是带有飞轮的辎车;马是飞跃的马;砲是飞石;卒是手执长矛的士兵。以后, 图枰的棋子逐步为字形棋子代替。宋徽宗赵佶的《宫词》有"白檀象戏小棋枰,牙子金书字更明",说的就是白色的檀木棋盘和象牙制的金书字形棋子。”(http://www.olympic.cn/sports/sort/other/2003-09-17/653.html

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于2004年出版的《象棋入门问答》,其编著者是卢洋,其编辑是王锋,书中写到:“象棋与围棋的思维方式不同,围棋思维方式取法于自然,具备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共性。中国象棋由汉字构成,对西方来说过于艰难,就算西方人知道了象棋的着法于含义,却无法融入深层次的思维领域。因而缺乏文化认同感。而围棋却只有黑白两色,单纯到不能再单纯的色彩,它就没有了地域和文化层次的界限,任何人都能理解,任何人都能接受。”

据人民日报、人民网于2008年8月22日的报道《棋圣聂卫平做客强坛谈奥运》,200882213:30棋圣聂卫平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棋圣看奥运为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其中有关象棋的问答如下:

[奥林匹克]中国象棋何时才能走向世界?

【聂卫平】: 中国象棋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象棋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中国”,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觉得中国象棋只要踏踏实实做大量的工作还是能走向世界的。据我所知搞过很多很多届的中国象棋比赛,在北京也有过一届,我还和外国的选手对局过一次。中国象棋关键有几个难点,第一首先外国不认识中国字,所以中国象棋写着 什么象、士、炮、车什么的,他不认识这个字,不像国际象棋,这种标志,是马、象、士,都有标志,如果人家不懂中国字,没法下。第二也没有人向他们宣传中国 象棋的规则、下法。现在对于中国象棋界来说还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将来如何走向世界,我也是希望特点好好动动脑筋,想想办法。”(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54155/57487/7711231.html

故此,象棋在世界的发展,想成功推广象棋到世界各地其他族群, 必须用标志图形棋子。

当然,单靠标志图形棋子要推广象棋到世界各地其他族群去,是难以成功的!

马来西亚的光华日报、光华网于
2015年(6/09/2015)发表的文章《难适应易出错 图形棋不成形》就记载了90年代在马来西亚推动图形棋子的不成功经历,但是,这是因为没有其它配合的结果。(《难适应易出错 图形棋不成形》:http://www.kwongwah.com.my/?p=11061

故此,如果想象棋在世界各地成功地发展起来,一定要有如下八个配合:

1.  中国政府的象棋发展政策和严格监管制度的配合;
2.  
对象棋官员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严考核制度的配合;

3.  
象棋事业推动职业发展和市场化的配合;

4.  
成立民间主导的象棋发展基金的配合;

5.  
成立象棋事业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奖励制度的配合;

6.  
象棋机构组织的公开、公正、公平的章程的配合;

7.  
用标志图形棋子推广象棋到世界各地其他族群的配合;

8.  
争取在世界成立更多国家级象棋机构组织的配合。


全世界共有
193个国家和31个地区。但是,到今天,世界上就只有中国象棋协会等二个至三个国家级象棋组织!象棋需要发展!希望天下棋友们团结一致為象棋的发展出力!


全世界绝大多数的象棋爱好者都希望:在习近平主席的伟大领导下,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真正能够把党、国家和人民需要的、负责象棋工作的好官员干部选准用好,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絀的象棋官员干部和管理人员调整下来,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大家都相信,在习近平主席的伟大领导下,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当然,也包括了我们的象棋梦!


祝福中国!祝福象棋!

(钟思扬 Michael Chung 撰文)

附上笔者编辑的标志图形棋子的视频,供棋友们参考。

1.视频: 中国象棋历史上最佳五盘棋1 (标志图形棋子显示)中文棋谱

https://youtu.be/IZNW7KLzwQ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NW7KLzwQI

(中国国内的棋友们请到优酷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4NjE5MTQzMg==.html?from=y1.7-1.2#paction

2. 视频: 中国象棋历史上最佳五盘棋1 (标志图形棋子显示)英文棋谱

https://youtu.be/ZH1V0SuROj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H1V0SuROjw

(中国国内的棋友们请到优酷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4NjE5MjI0MA==.html?from=y1.7-1.2



(网友 mikeaussie7 供稿)


评价此文:
11
 
0
 
3
 



  最新评论  
 
匿名网友(IP:112.41.174.★) 8 楼
    精神病病病病病,发明个象棋,自己玩吧

举报    2017-10-28 6:27:00

dpdmlym: 7 楼
    “象棋在世界的发展,必须用标志图子。”错,大错,特错。
如,微软系统及软件,我们中国人都不认识英文,可中国大地上有多少人在使用啊,请问。

举报    2016-11-30 9:44:00

匿名网友(IP:111.193.129.★) 6 楼
    看看天门象棋吧!赵全球微博,163

举报    2016-8-21 16:20:00

匿名网友(IP:112.251.114.★) 5 楼
    象棋文化,博大精深。

举报    2016-8-11 10:58:00

赵全球: 4 楼
    棋盘棋子的外形可以多种多样,但横九竖十不能变,兵种的数量配置、行棋规则、原始位置都不可变。只要这几样不变,其他因素怎样变动也是象棋。

举报    2016-8-3 18:32:00

匿名网友(IP:110.243.106.★) 3 楼
    贱!

举报    2016-8-3 16:58:00

匿名网友(IP:110.252.78.★) 2 楼
     “象棋在世界的发展,必须用标志图子。”这是出卖祖国文化瑰宝的汉奸言论!要想象棋走向世界,就的依靠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只要他们在世界各地经常下象棋,象棋就不难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世界伟人毛泽东主席说过:“人民才是正真的英雄”。

举报    2016-7-30 14:35:00

匿名网友(IP:110.252.78.★) 1 楼
     象棋要比国际象棋复杂的多!国际象棋不过我国抛弃的另一种产自我国的另一种象棋!就是把象棋改成立体标志的,外国人也玩不了!因为象棋包含了我国丰富的历史、军事等知识。让外国人学象棋就像学我国的京剧一样难!为了把京剧推向世界就把京剧改成歌剧?把象棋棋子改成标志图形棋子,真是无知之谈!可笑之极!无知啊无知……!

举报    2016-7-29 16:04:00

 
我要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管理
电话:13603119508  电子邮箱:zgxqds@126.com    © 2006,版权所有(象棋大师网)    冀ICP备05001823号